济南明择
|
北京明择
|
英文明择
|
北京英文
|
登录
|
注册
|
在线情况
明择社区
总共
1125
个主题 /
1425
篇帖子 /
514
位用户,2023年04月23日新增
1
个新主题 /
1
篇新帖子 /
0
位新用户,欢迎新用户
yunnmaomao。
首页
→
周游天下
→
中国游记
→
雅安红豆相思谷 发现之旅
雅安红豆相思谷 发现之旅
发起人:
张小
回复数:
0
浏览数:
6485
最后更新:2011-03-16 11:27:16 by
张小
倒序浏览
正序浏览
张小
发帖数:57
经验值:113
注册时间:2010/12/03
职位:
排长
角色:注册会员
发表于 2011-03-16 11:27:16 |
只看该作者
1楼
雅安红豆相思谷 发现之旅
一、旅行的意义
每一次旅行,最大收获的或许不是那些缤纷的景物,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地方,是我在旅途中结识的当地的人们。因为他们,我的旅行方式会变得有个性起来,舍弃了功略,甘愿把自己当作一只飘飞的风筝,把线头放置在他们的手中,跟随着他们的脚步深入生活,贴近现实。
记忆中几次让我觉得满意的旅行,几乎都是这样的模式。2004年,我认识石渠县的李宏;2005年,在柳江镇遇见柳师傅;2006年在梅州,是梁老师;2007年,在丹巴,那是切呷。因为他们,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,更加有收获的是,我今后还能继续和他们保持联络,甚至成为好朋友,他们和那些地方的变化也成为我关注的对象,我喜欢这种感觉。
最近我又去了一次红豆树徒步,可能细心的您已经猜出来了,应该也是这种旅行方式吧。没错,这次我有了一个很特别的“导游”――端木,不过这次和以往的有所不同,我和端木本来就认识,另外这次我们徒步的地方就在我的家乡――雅安。
我和端木是多年前的同事,虽然我们打交道的时间不算太久,但是他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。后来因为各自工作的变动,几乎失去音信。现在能够再次联络,要归功于网络的发达。从他的网络空间来看,他甚是喜爱旅行,且不拘泥于名山大川,常流连于寻常的乡野田间,他对于大自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。这种喜好和我不谋而合,于是,我便给他留言,他爽快地答应道“你下次回来,我给你当导游吧!”
没想到,这个愿望实现得如此的快。4月中旬,我刚好有急事要回家一趟。办完事情之后,我打电话给端木,说我有空了,问他有没有什么推荐。端木用他一贯干脆的语气告诉我,那就去红豆树吧,明天上午九点见!
4月20日,北门旅游车站,我8:55到达会合地点,他8:58到达,端木的夫人苟老师也一同前往。巧的是大家都是从家中步行前往车站的,没有什么比双脚更能精确把握时间的了。
我们很快坐上去上里镇方向的小面的,我已经做好准备,重新变作风筝。
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,端木还是那样子,虽然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了他的脸庞,但是他依然是语音宏亮。挺拔的腰身,穿着一件卷起袖子的白色衬衣,外面套着一个马甲。有趣的是,那衬衣的衣领却半遮半掩地露在马甲上面,能看出来他是一个对物质不太追求的人。但人往往在某个方面的无所谓,就会在另一个方面显示出他无比的执着,这在生物学上叫机能互补。就像今天的端木,我很快发现他依然是那么健谈,特别是谈到大自然,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。
二、植物之分如山势
去红豆树有两种走法,一个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条机耕道,在碧峰峡镇的路边下车(那儿有指示牌),如果走路进去需要两个小时,还有一个就是走小路,需要爬坡,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。今天,我们走的是小路。端木说,这条小路的位置当地人叫做高石梯,或者是陈家扁。
这条小路,似乎已成为他的后花园。
端木对于植物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,他不断地埋下腰给我介绍起各种植物,不仅能叫出名称,还能说出其科目呢。这是鸢尾,它的枝叶呈剑形,花是篮白色,与茎同高;那是蕨类植物,刚从地里冒出来毛茸茸的,紧紧地抱住一团像是刚孵出的幼雏;这里还有龙胆花呢,龙胆花?那种幽蓝的花朵,我一直以为它们只出现在唯美的高原风光之中,没想到它同样生长在我们的周围,只是色泽和大小略有不同而已。
我们翻过了一处山丘,回望来路,已经是云雾缭绕,云雾深处隐隐约约可以见到一座大山横亘其中。他说那是罗纯山,去芦山县就可以翻这座山过去,前不久他刚走过。
家乡雅安的山势有三类,低山,中山,极高山。我突然觉得如果用它们来形容植物的话,似乎也很恰当。
低山,是如苍坪山、张家山那样低矮的山丘,虽然没有巍峨的气魄,仅仅一两百米之高,但它们通常环绕在人们聚集的区域,与人们亲密接触,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这就像随处可见的草本植物一样,它们娇柔细嫩,倚偎在人们的身旁,难经风吹雨打。虽然她们的生命周期很短,但却为我们奉献了最美好的一切。
中山,如周公、陆王二山,或者是此刻的罗纯山,有1000多米的相对高度。它们通常是城市的背景色,人们平日仰视的对象,偶尔才会进入它们的怀抱。中山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形态,富于特色的中山,总是吸引大量的文人墨客,关于它们的传说流传万世。这如同木本植物一样,它们有健壮的植株,不畏惧风吹雨打。木本植物的枝形更为大气,花朵也更加瑰丽。更重要的是,它能和你一同成长,甚至和你相伴一生。
极高山,通常是远离人群,终年积雪的高山。那是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接近的山体,极少人能登上它们的顶峰。在雅安地域的边缘地带,就散布了一些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。极高山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能调节气候,提供水源,是无数种生物的存活之依靠。这如同种植于在我们周边的各类树木一样,虽然人们很少会亲密接触它,只是从它身下匆匆而过,但树木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树木的生命更加悠远,通常来说,我们只是它们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匆匆过客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雅安的地貌是完美的,低、中、高三项兼备。而我后来居住过或者正在居住的城市,因为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,一般都只有低山和为数不多见的中山,这未免不是一种憾事。
有着这么好资源的地方,不去尽情享受真是一种浪费。难怪端木说,雅安其实就是这样的地方,出城几公里不到就有美好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气,我们可得经常享受这免费的资源啦!
三、巨型头像
我们开始走下山的路了,我很快发现,山那边,仍然是端木的后花园。
瞧!红豆树就在不远处呢,他指向对面远远的一座山岭上,有一团黑黑的树影,虽然看不太清楚但是树形很饱满。你看,那儿像不像金字塔?当我还没有从那个红豆树的辨析中摆脱出来,他又指向不远处的一处茶园,因为是建在一个锥形的山头,茶树规则整齐的排列把整个山体的线条勾勒出来,看起来真有那么一回事。
我们穿过密密的油菜花,它们刚过花期,那绿色如同雪山下的冰蚀湖,轻风吹过,几点残留的黄花荡漾在碧波上。走下山坡,在茶园的一处路口,堆放着一片乱石,端木说这是一处被废弃的牌坊,据说当年是被炸掉的。牌坊估计建于清代,上面的“贞洁”字样还清晰可见。按照一般理解这种破坏应该是文革期间,不过端木说是在80年代炸的,这有点令人意外。
你再看看这里……端木并没有停止他的发现之旅。他让我回头看看我们刚走下来的那个山坡,它看起来更像是个山脊,两侧都是陡坡,更加奇特的是它的左右都有很多个类似形状的山脊,它们的间隔一致,呈放射状汇集到这个山谷,也就是这个牌坊的所在地。
几乎在那个时刻,我的记忆突然被瞬间唤醒了。我猛然意识到,如果从高空俯瞰下去,这片山脊的下方会极像是一个头像,而这座座山脊就像头像上方的羽冠一般。换句话说,这里如同站立着一个粗犷原始的印第安人。
当然,这并不是我的想像力被意外地激发了,而是几年前,CCTV有个科学探索节目,专门研究这条山谷的奇特之处,从google earth上看,这一带的地形像一个巨大的人像,而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这个头像和羽冠。支持这种惊人发现的还有纬度特征,据说许多神秘的自然现象都是在北纬30度,而此刻我们脚下的所在,是北纬30度零6分。
没想到,我们刚才正是从这个头像的一根羽冠上经过,还是具备油菜花质感的羽冠。
不过,端木对这个震惊世人的题材并没有多大兴趣,他似乎更喜爱自己去发现。他说,如果是阳光斜射着照过来,这片山脊的光影效果相当不错,光影斑驳,阴阳交错。端木退休前是在大学任教,虽然我没有机会聆听他的讲课,但是今天这里就是一个没有教室的课堂。我猜想,他在课堂上也是如此的风趣形象吧。
四、红豆树
我们穿过一个村子,便来到了大路上,这里就是之前讲过的另外一条路了。我们很快就要到达红豆树了,它就在前方不远处的山坡上。这一带叫后盐村,沿途都见到很多农家的房子都改建成农家乐,红豆树的魅力可见一斑。这里已经呈现出一个旅游区早期的形态。
我们过了一个小桥,走近一处农家的院子。
在院子里面有好几个人,两个妇女据说是专程来看红豆树的,一个王大爷,还有一个已经退休的陈书记。端木认识王大爷及陈书记,便坐下来攀谈起来。王大爷向我们讲述了当年那个牌坊被炸的经过,原来王家的子弟在当年总是应试不佳,便断定是那个牌坊坏了风水堵了好运,于是在82年毅然炸掉了别家的牌坊,据说后来果然中第无数。我很想问那被炸掉牌坊的那家人,难道没有和你们进行理论甚至冲突?但是总不能启口,怕引起尴尬。
这时候已经11点了,我们便告辞,开始走向那个传说中的红豆树。看红豆树还需要爬一阵山路,路很好,已经是齐整的石梯路。关于红豆树的传闻,其实在还没有看到它之前,就听闻了很多,比如它有“天府树王”之美誉,它有神木之称能预测吉凶,它的种子至今仍然无法繁殖成活。
山下院子里的王大爷,专门记录了许多关于红豆树的传闻记录,甚至引来媒体的关注。
在我们上山之前,巧遇一个农妇。听说我们是去看红豆树,她便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物件,那是一个精致的布袋子,里面装着一个同样精巧的玻璃瓶子,瓶子里面赫然有几个鲜红的扁扁的颗粒,不用说这就是无比珍贵的红豆了。因为结果不多,据称相当珍贵,已经要售卖到几十元一粒了。也许是受其感染,苟老师拿起那个瓶子,那郑重其事的样子仿佛里面装的是红宝石一般。
不用说,端木对于红豆树自有一番看法。他说红豆树的果实与我们一般讲的相思豆是不同的,那是两种不同的植物。而现在人们常说的可以泡水喝治癌的红豆衫,那又是另一种了。以往,这棵红豆树还不怎么出名的时候,根本没有这么昂贵的市价,在树下很容易就可以拾到果实。不过现在名气大了,更被人炒上了天,他的一个学生竟然花了上百元买了一粒红豆,他直感叹不应该。
听了端木的一番解释,我们对这个神木的隆重场面已经有所心理准备了。果然,树影未见却先见到一处香堂,年份不算久远,我怀疑它是后期修葺的。接着,就是一大片红色的条布,它们密密实实地挂在红豆树周围的一个围栏上,几乎把红豆树团团围住,条布上面大都写了些祝愿祈福的花语。红豆树之所以收到如此欢迎,估计还是传说它能逢凶化吉,带来吉祥甚至财运的原因吧。
先前在王大爷家遇见的那两个妇女,已经在念念有词地献花祈福了。而更有热心的人士建议我们买柱香,或者拴条红布。我们都笑着摇摇头。
不过你仔细看这棵红豆树,也真是一个奇迹。它巨大无比的树干,我们估算要七八人才能合抱,再加上此前的种种传闻,不得不令你产生一种崇敬的心态。端木在树下做了一个抱树的动作,我立刻抓拍下来。
“我这个样子,像不像耶稣呢?”他风趣地笑着,仰面贴住树干,夸张地把手伸展开来。
五、发现之旅
我们并没有在这个神木呆多久,因为端木说,后面才是有可看之处呢。我们快速地摆脱了神木的范围,不远处有一个墓葬,上面立了几个墓碑,墓碑上的石刻清晰可见,年代上可以看出这个是清朝嘉庆年间所立。
端木着重给我看了墓碑上的所刻的诗文。原来,都是两首著名的唐诗,一篇是杜牧《山行》,另一篇是刘禹锡的《陋室铭》:。为何墓碑上篆刻其古代的名篇?我猜想是有两种可能,一是这两首诗均为逝者生前的最爱,后人刻在墓碑上作为一种慰籍;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用这两首诗来形容逝者生前的品味和意境。
不过端木的发现不仅如此,他让我再仔细端详那首《山行》,说里面有几个字是与教科书不一样的。
远上(望)寒山石径斜
白云生处有人家
停车坐爱(看)枫林晚
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其中,括号里面的字是我们在石碑上看到的。为什么当时的诗歌和我们现在所学的不一样的,端木表示了困惑。后来,我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,也在网络上搜寻了一下,的确有这么一回事,比如2005年上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,其中一个清代竹刻山水纹诗筒,上面所雕刻的诗句《山行》,也正是和这个墓碑上的一模一样。我想,可能是这首诗在民间存在不同的版本,但是到了现代,就以目前的教科书作为统一的版本了吧。
其实,我更有一个新的发现,我发觉端木简直是一个超级导游。他的旅行充满了发现与探索,而不是跟随别人的步伐。这和我有点类似,我也是那种不喜欢只靠攻略,人云亦云的印证式的旅游。但是细分之下,我和他还有些许不同的,我更加喜欢用类似记者的眼光,来观察生活的变迁,而端木更加静心于客观事物和规律。相对而言,我写的东西感性的成分会多些,而他的更具备学术性。
有了此番对比之后,我们便开始各自发挥。
比如,我们走到山下一处农家乐,端木说那里有看头的。店主很热情地招呼我们,准备沏茶迎客。不过我们都往里屋走去,继续去发现,只有苟老师留下来和主人家拉拉家常。很快,我停下了脚步,被过厅的一处景象所吸引了。原来,一个颇为老式的搁扳下面,居然有一副素描的人像,昏暗的房间里面,这副画作显得格外的耀眼,是谁让这个农家如此有艺术气质?
端木呢?等我拍了几张之后,发现他已不见踪影。
等我走进院子的时候,我看见他站在梯子上面,一动不动地仔细端详什么。原来,那是些雕花的窗棂。因为年代久远那些雕刻的花朵色泽有些暗淡,但是却栩栩如生,精致异常。看来,他才是发现了真正有艺术气质的地方。
在里屋,更有一座古老的神龛,有趣的是,据主人家说那上面有八仙过海图呢。不过端木很快发现这里面有九个人,这是怎么回事呢?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求证的机会。没想到主人家答曰:第九个是财神!
我们回到路上,此时时刻尚早,端木从身上拿出一样特别的东西――计步器。他看了一下上面的数字,走了15000步,约10公里。然后,我们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徒步啦!
如果说之前的步行是闲庭信步,现在是真正的疾步了,也不可能有太多时间细细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的,身体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,机械地做着重复运动。即便是这么快速地走着,我依然能听到超级导游的各种介绍:这里是摩崖石刻,那儿是被牛粪污染的小溪,那个才是传统的瓦房建筑,这条路是去蒙顶山的后山,这是和茶树套种的猕猴桃园。还有那儿,他忽然有点叹气,老人们都在地里干活儿,而年轻人却逍遥自在地在家门口打麻将。
我们走到下里镇,在那儿继续往雅安城区方向前进。大约五点钟的时候,我们终于来到四路公共汽车的起点站,用自己的双脚,将本次旅行和市区交通实现了无缝对接。此时,我们已经走了三万多步了,我已经感觉脚板有些发痛。
在快到达终点的时候,端木告诉了我也许是此行最后一个发现,在我们的左侧的河对岸,那儿有一片茂密的树林,几只白色的鸟儿在翩翩起舞。
“那是鹭鸶,它们已经在那儿安家了”他说。
看着他们依然轻快的步伐,还有故乡的山山水水,我想起了一首歌曲。
就算时光流逝
遗留下的恋歌
将山染得一片翠绿
……
联系我们
-
隐私与版权
-
小黑屋
-
返回顶部
© 1999-2024
bbs.mingzer.cn